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,养生、女德、星座、心灵……一个个道貌岸然培训班,看似都在普渡众生,但实际上,心里全是生意,洗脑敛财的本质一以贯之。法治社会里,“心灵培训”并非法外之地。顽疾再难根除,也必须根除。
死灰又复燃了!“跟着‘导师’能连接宇宙‘能量’,家庭、事业会一帆风顺”,“不吃药、不打针,病就能治好”……近日,这些神乎其神的宣传培训班,频频出现在“心灵成长”培训班上。若往前推五年,它也可以叫“创造丰盛”,吸收会员逾万名,有人被骗上千万元。而他们都奉若神明的“导师”——张馨月,早已移居海外。
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这些年,此类培训班,媒体曝光了不少,可它们却总是换了名字,改了面目,又卷土重来。养生、女德、星座、心灵……一个个道貌岸然,看似都在普渡众生,但实际上,心里全是生意,洗脑敛财的本质一以贯之。它们的“门槛费”从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,一阶觉醒,二阶领袖,三阶使命,似乎交钱越多,人生就越辉煌,实则是一种“精神传销”。
据报道,参加心灵培训的多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和白领,仅仅几天的课程就能让他们大幅改变,并再去发展新学员。按理说,这些人属于精英人群,应该对伪科学有一定的辨析能力,可为什么还会深陷其中呢?
主要是骗子找点找得准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,精英人群在光鲜背后,往往面临更多的焦虑威客电竞、失眠等心理问题。消烦解忧,是每个人都有的需求。但寻常的解决之道,是水滴石穿式的。想实现财富自由,就去规划自己的创富之路,不断试错,百折不挠;想成为顶级专家,就要遵循“1万个钟头定律”,踏踏实实去努力。但总有人在面临瓶颈时,渴望寻求外力赋能,从而走上捷径,更快实现突破,取得更大的成功。于是,骗子便乘虚而入,给予所谓的爱和鼓励,让受训者放下心理防备,继而画出“升职加薪、迎娶白富美、走上人生巅峰”的大饼,诱使人们付出高昂学费。
此外,这些培训多在集体密闭的场合里进行,会产生一种“乌合之众”的心理效应。即个体独处时,容易保持理性,但处于比较狂热的集体中时,则会产生从众心理,表现出盲目、冲动等特点。电影《浪潮》就清晰地呈现了个体如何被集体所异化的过程。短短三天,班里的学生便对自己的组织高度认同,亢奋而激进,并排斥异己者。可以说,心灵培训班深谙此道,它们打着“心灵培训”“领导力培训”“灵修”等旗号,采取心理暗示、催眠洗脑等精神控制手段,营造出一个个虚幻的美丽新世界,让学员逐渐对培训小圈子产生依赖,最终在集体的压力中沦陷。
这类培训班坑民久矣,强化治理已时不我待。但是它们又比较隐蔽,一般培训的过程和内容都高度保密,学员被要求承诺绝不向外人透露学习内容。因此,公众很难了解其内部的真实情形,对其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难以掌握,这给监管带来了难度。
法治社会里,“心灵培训”并非法外之地。顽疾再难根除,也必须根除。一方面,公众要提升科学素养,增强识别洗脑敛财术的能力,别相信天上会掉“馅饼”,因为这很可能是“陷阱”,就算需要心理辅导,也要找正规机构。另一方面,监管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对此类培训依法严厉打击,同时注意创新监管方式,多渠道治理,发现一个严惩一个,以儆效尤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)
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,原创评论、理论文章可发至#改为@)。详见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。